他们看来。这次去西班牙完全可以看作是一次旅行,因为他们的对手只是一群“扛锄头、拿镰刀地农民”!
唯有那些来自西班牙地士兵小心翼翼的告诉自己的外国同行,西班牙地局势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农民运动和革命活动早在20年前就曾爆发过,若不是多次得到外国政府的物资援助或者武装干涉,阿方索十三世的政权恐怕早就垮台了。别小看了那些以农民、手工业者和失业工人组成的武装,他们虽然装备很差,但战斗的决心和意志却一点也不弱,而且善于使用各种灵活的作战手段,政府军吃到败仗那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
不可否认。俄国革命对于西班牙局势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已经腐朽。然而,似乎每个国家都希望看到自己的邻国被一群无能者统治着,所以每次西班牙发生暴动,德国、意大利甚至葡萄牙都乐意向阿方索十三世政府提供帮助,并且大多数时候都是无偿的。
这一次,进入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的身份显得比往常任何一次都要复杂。由于法国和西班牙仅是一邻之隔,德国空军的运输机很快便将第一批7千名快速反应部队士兵运到了距西班牙首都马德里100公里的托莱多。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又有3。2万名联军士兵进入西班牙。这些多国部队的首要任务,就是协同西班牙政府军阻止革命武装进军马德里。
相比于西班牙政府军士兵们手里那些旧式毛瑟步枪和沉重的马克沁水冷机枪,多国联合部队士兵们武器地自动化程度要高出不少,且不说普遍装备MP24冲锋枪和GG半自动步枪的德国陆军士兵,就连意大利陆军也将轻机枪装备到了最基层的步兵排,而土耳其陆军的装备基本保持在和德国同行相差34年的技术水平,希腊步兵一半使用从德国采购的武器另一半也是仿德式装备,芬兰和法国自是不用多说,完完全全的德式装备,只有不列颠和乌克兰沿袭了各自的特色,即英系和俄系装备。
在分配了各自的防区之后,多国联合部队的士兵们开始了熟悉的挖战壕活动。在野战工事的技术标准上,各国陆军各有各的认定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统一,因此各国部队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的。考虑到己方目前缺乏火炮尤其是重炮,德、土、不列颠以及法军指挥官还是让自己的士兵将工事构筑得尽可能坚固一些,这个决定不久被证明是非常明智的,唯有意大利人不以为然,他们不仅工程进度明显偏慢,还在战壕深度、掩体厚度上“偷工减料”,这种行为很快在后面的初战中给他们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